1)第110章 高主任居功至伟(3k)_四合院:我边做科研边吃瓜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第110章高主任居功至伟(3k)

  约翰牛的关口人员脸上露出笑容,接过纸包,毛茸茸的手一挥,盖章过关。

  这批三极管最终辗转来到了港岛一间工厂,工厂门头上挂着一个牌子,“振兴电产”。

  两天之后的夜晚,这批元件趁着夜色,被运到了海边,上了一艘小艇。

  小艇上一名身形挺拔的人,与那位报关人握了握手:“同志,谢谢!”

  在漆黑的夜色之中,小艇向着北边驶去。

  ——

  在结束了使用维护人员的理论培训之后,高振东转入了与运算所设计人员的沟通交流工作中,至于使用维护人员的上机实操,就不用高振东操心了,运算所的人上手可是非常快的,有他们在,不用高振东继续在这个工作上纠缠。

  高振东讲完了体系结构,继续讲晶体管计算机的设计工作细节。

  高振东前世满网络搜资料的时候,见过一本1978年出版的电子计算机专业书籍,还带着点儿考古的心情仔细看过,上面的内容,就是这个情况,搞得高振东差点儿没看懂他们的例题,总觉得中间少了一步,原因就在于,微程序这一步,高振东上大学的时候,早已消亡。

  而另外一个常见的架构是哈佛结构,这个结构与冯诺依曼结构的不同是,它的程序存储器与数据存储器是分开的,而且是直接使用的两条独立的数据总线分别进行管理,这样一来,效率会高一些。

  首当其冲,当然是把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用系统的方式提出来。

  陈总摇摇头:“这不怪伱们,这本来就是个新东西,你们能做到这一步,已经很好了,至于差那一点点,问题不大,振东是运算所临时借用,现在,该我们用一用了。”

  把通用化的种子撒下去,在高振东看来,这其中意义甚至比这套晶体管计算机系统本身,还要重大一些。

  冯诺依曼架构,最大的特点是将程序和数据组织在同一块物理内存中进行调用,可以频繁修改任意部分的内容,让计算机的灵活程度达到了顶点,这也就是为何当代的通用计算机,普遍采用这个体系结构的原因,当然,也不是没有代价,那就是效率会低一些。

  TQ-16,支持ALGOL60,并且很骄傲的标上了支持管理程序。

  当然,随着技术的发展,两者之间的分野也在逐渐变小,终将消失。

  厉所长和池总工悄悄的对几位也在现场听课的运算所工作人员,悄悄的给他们交待了一通事情,就算是给高主任一个惊喜吧,他们如是想。

  这种做不了不只是说没有给他编软件那么简单,而是这个东西从底层开始,就只是为了干这一类事情而准备的,因为他们的程序是彻底固化的,这个固化,是物理层面上的固化,要改程序?那得直接改电路图。

  后来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