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648章 将计就计_南明大丈夫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西魏国的科举考试,顺利结束,藩府的事情便又少了一件。

  时下高义欢要做的事情,主要便只剩下两件,一件是为出征川蜀筹措一笔军费,一件是与公主的大婚。

  大婚的事情,他不用操心,由礼部负责督办,而筹措军费的事情,就得要他出面了。

  上午鲁义方来向他禀报,藩府财政缺口至少需要一百万两,没有这笔银子,大军就无法出征。

  西魏同清军大战,藩府基本耗费一空,奖赏士卒都只能用土地来代替银子。

  其实西魏手上资源并不少,有粮食,有矿山,有牛羊牲畜,只是缺钱,而且不仅藩府缺钱,地方上也普遍没什么银子。

  明朝江浙一带商品经济发达,银子多半集中在江浙地区,东南的豪绅大贾们,只需要控制市场上流通的白银,就能轻松剥削百姓。

  比如在粮食丰收时,他们只需要把白银捂住,减少流通的白银,让市场上缺少白银,就能提高白银的购买能力,压低粮食的价格。

  或者在百姓要用白银交税时,同样收紧白银的流通,让百姓找不到银子,使得原本一千文铜钱就能换一两银子,变成需要一千五百文才能换一两银子,增加百姓交税的负担。

  等赋税交过后,他们又放松白银的流通,恢复铜钱和白银的兑换比率,达到敛财的目的。

  这也是明朝的赋税,为何会给百姓带来如此巨大压力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
  整个明朝二百多年的时间,朝廷居然始终没有获得对货币控制的权利。

  高义欢要建立近代的金融制度,办钱庄,发银票,其中一个原因,就是将控制全收入藩府手中。

  这不仅能调控经济,解决财政问题,还能够抵御海外白银的冲击。

  在送走李岩后,高义欢靠在椅子上闭目沉思了一会儿,然后睁开眼,唤进来一名侍卫,吩咐道:“去,通知鲁先生和高兴豪,让他们把各商会的会首叫来,明日一早来王宫议事,孤有事情要与他们商谈。”

  侍卫行了一礼,便急忙转身出去。

  高义欢休息了一会儿,站起身来,换了一身常服,便带上侍卫出了王宫,往城外的作坊而去。

  此时魏军已有近三十万人,披甲兵还不到十万人,其中许多人穿的铠甲,用的兵器都是以前的旧货色。

  高义欢一再要求,工坊要提高产量,但是藩府拨给的经费有限,藩府每个部门的支出都是有预算的,不可能把税收全部拿来用于工坊打造兵器、衣甲,所以产量便始终提不上去。

  在人手和规模无法进一步扩张的情况下,怎么提高效率就成了一个问题,也成了工坊突破的一个方向。

  前不久,一名叫涂绍煃的工部主事,借用水力,制造了一个靠水力带动的锻打器械。

  这个涂绍煃还是历史名人宋应星的好友,他能有此想法,据说还是因为与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