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367章 签订密约_南明大丈夫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如果钱粮按着军饷的名义,自是比直接给一百万两和四十万石要好看许多。

  直接给,有点像是城下之盟,像是大明朝迫不得已给的岁币,面子上过不去。以军饷的名义去给,却说得通,毕竟招抚后高义欢的人马,名义上是明军,那朝廷自然是要给钱给粮去养。

  老大帝国要的就是个面子,这一点变化后,高义欢照样得实惠,大明朝也有面子。

  巡抚和总督这个事情就比较难办,但至少是比节度使要容易些。

  请封节度使,朝廷肯定不干,直接没戏。

  何腾蛟都怀疑,高义欢这个泥腿子,知道不知道朝廷的官制和规矩!

  这时何腾蛟也明白,高义欢真正要的是什么东西,节度使、魏公或者巡抚、总督、其它公爵称号,都不是重点,他真正想要的是招抚后,控制区域的军政大权,继续保持他独立的状态。

  至于突然弄走杨文岳,怕也是觉得杨文岳这个北抚的存在,会让他很不自在。

  高义欢从张先壁给得纸条中得知,这个杨文岳是反对答应他的条件的,还建议调武昌左良玉来打他。

  杨文岳有这个思想,实在是太危险了,而且他还担任湖北巡抚,那就必须要把他弄走,把他搬到,不能让他再呆在湖广碍事。

  何腾蛟一阵沉思,这次他出征荆州,朝廷是知道的,南京都以为他要拿下荆州。

  现在荆州忽然落入高义欢之手,他突然招抚高义欢,便需要一个完整的说辞。

  一个什么样的说法,能避免展示他的狼狈,把城下之盟说成他力挽狂难,孤身入贼营,晓以大义,说服高义欢接受招抚,便很重要了。

  这时,何腾蛟稍微一沉思,心中便有了一个想法。

  这一战的建议是杨文岳所提,那便说成杨文岳指挥不当,没有听他的指挥,回师救援张先壁,致使后路空虚,荆州让高义欢夺取,使得西征大军陷入险境。

  在这个关键时刻,何某人站了出来,孤身同高义欢商谈,用忠义之心,感化了高义欢,而这个高义欢也早有归顺之意,只是南京久久不决,他才含怒南下,实乃情有可原。

  何某人苦口婆心,晓以大义,答应招抚,最后才让高义欢献地而投,避免了湖广的大败局,还替朝廷收复二千里失地,侥幸维护了朝廷在湖广的局面。

  如果这么一说,情况便立时不同了,何腾蛟显然很有经验。

  既然招抚会得罪东林,何腾蛟便也不退缩,他很了解东林党人的厉害,退缩并没有用,所以直接旗帜鲜明的攻击东林在招抚上的失败策略,给湖广带来了一次巨大危机,要不是咱老何擦屁股擦的及时,湖广差点就完了。

  如果用这个说法,那首先是东林党有错,其次是杨文岳指挥失误,最后是老何力挽狂澜。

  这样一来,这一次失败的经历,反而能包装成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