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十八章 鲜花着锦,状告皇帝!_大明:你个暴君,竟成了千古一帝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幸好。

  卒字没再继续。

  “三子刘杰,弘治元年举人,不仕。”

  司礼监随堂太监毕云恭声道。

  时人常言:李公谋,刘公断,谢公尤侃侃。

  此话不假。

  刘次辅次子,是成化年间进士,累升至兵部车驾员外郎,于弘治元年卒于任上。

  刘次辅洞察朝廷是个是非场。

  在为次子心伤之余,叫停了三子同年的恩科之道。

  国朝内,举人也能做官,即,听选官。

  但是。

  刘次辅不止一次,拒绝了同僚的好意,不让三子入仕做官。

  以免得日后膝下无子的人伦惨剧。

  “刘阁老三代无孙儿?”

  “回陛下,刘阁老膝下有两个孙儿,长孙刘成恩,因门荫任中书舍人,早卒。

  次孙刘成学,因门荫任中书舍人。”

  毕云答道。

  两个“因门荫任中书舍人”,是不同的意思。

  刘次辅长孙刘成恩,是靠着父辈蒙荫,得入内阁任中书舍人。

  很遗憾,当年就死了。

  而刘次辅次孙刘成学,则是先皇怜悯,准许其接过了其兄长的位子。

  “刘次辅三子刘杰,和次孙刘成学,能力与风评如何?”

  “回陛下,刘杰童生试是案首,乡试是解元,世人都说,如果次辅家幼子入会试,必是会元,会是国朝第三位连中三元的文状元,因家门之弊不仕,才华不得展露,于乡中,常周济穷人,善名远扬。”

  毕云说到这,面露古怪之色,顿了顿道:“刘成学,入内阁任中书舍人一年间,无有大错,以稳重为名。”

  这是捡好听的说。

  内阁中书舍人。

  掌书写诰敕、制诏、银册、铁券等之权。

  是阁老们助手的存在。

  品秩不过从七品,但却是个位轻权重的位置。

  以文官内部的话,这就是六部尚书的候选人。

  可是。

  刘次辅的次孙,着实不堪造就,对国朝诸事不明。

  得益于他的内阁次辅祖父,其他阁老,阁员,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让刘成学干起了端茶送水的活。

  无错无过,当真稳重。

  “着旨,朕闻听刘家三子杰,贤明远扬,为国朝沧海之遗珠,不忍再弃之于阙门之外,命为都察院左都御史。”

  “着旨,内阁中书舍人刘成学,秉节持重、吏维良臣,准补户部尚书。”

  朱厚照闻弦知雅意,安排道。

  毕云嘴角微微抽搐。

  擢拔廷外之臣。

  以御史言官先干起,是历代的先例。

  但哪有从御史言官第一人先干起的?

  要知道。

  这朝廷中,最难对付的就是那批清流言官,心高气傲。

  忽降一人为上官,别说是刘次辅三子,就是刘次辅亲爹都不成。

  都察院,要热闹了。

  还有。

  刘成学的户部尚书之位。

  谢阁老前脚刚走,去送韩文到应天府任职,后脚,尚书的空缺就填上了。

  填上的不是别人,正是内阁次辅次孙,换谁不多想?

  况且。

  户部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